2013年7月14日 星期日

刺蝟的優雅-重要的不是死,而是死的那一刻你在做甚麼

刺蝟的優雅

今天,終於看了這部電影
在第一次看見電影海報之後的三年


改編自法國同名小說
「在陌生的城市裡,每個人都不自覺地偽裝,卻同樣渴望被了解」

當初吸引我的,是電影的文案
3句話點出人內心深處的矛盾拉扯(或許該說是我自己)
但其實電影播映10分鐘
就發覺其實比我想像的更細緻



----------------------------------

電影簡介(取自博客來書籍介紹)

故事發生於巴黎左岸政商名流頻繁往來的高級地段,葛內樂街7號,一棟高級公寓。
芭洛瑪從不是個安份的女孩。她很聰明,甚至可以說是天才。生於富裕家庭、父親是
國會議員的她,即便擁有看似完美的一切,卻著實厭倦生活中的所有,小小眼睛已看
透成人世界的虛偽與空虛。因為常常躲起來思索存在問題,而被老愛大驚小怪的媽媽
誤認精神異常。面對荒謬的外在世界,她為自己訂了個人生目標──在十三歲生日當天
自殺,並放火燒了父母的豪宅!
同時,人見人不愛的門房荷妮,二十七年來在這棟住滿達官顯貴、菁英分子的高級公
寓,過著隱形人般的生活。耍笨、裝醜、要粗俗,這是她每天必須謹守的本份。在掩
人耳目的背後,她的心靈密室塞滿胡塞爾現象學、佛洛依德、中世紀哲學……。她保守
著自己的祕密,告訴自己──我必須對我的一切緘口不言,而且絕不能把腳踩進不屬於
我的世界,我得小心翼翼地和他們打交道……
直到三樓的美食評論大師過世,住進一位退休的高極音響日本代理商小津先生,他的
日本作風,在住戶間掀起一陣波瀾。他的出現,暴露出芭洛瑪和荷妮柔軟又脆弱的內
心,瓦解她們身上偽裝的尖刺,挖掘出荷妮不為人知的過去。她們將隨著公寓發生的
事件,慢慢地,擺脫孤獨,轉化,蛻變,重生……








12歲女孩芭洛瑪以金魚缸比喻人生,喜歡為自己以及別人假想人生
如果只能按既定劇情走,她要提早為自己結束

門房荷妮在不修邊幅的外表下,隱藏了其實細緻脆弱的內心
從沒上過學但自修閱讀,用懶散、寡言隱沒於人群


芭洛瑪與荷妮,她們各自用不同的態度面對生活
壓抑與隱藏、不滿與淡漠
荷妮失去丈夫,她逃避與真實世界對話,逃避面對與小津先生的可能
芭洛瑪拒絕人生如劇本行進,她計畫自我了結,同時扼殺也許燦爛的未來

兩個本無交集的人,自從小津先生住進大樓之後
對於人生的想法各自改觀









感到孤獨不被了解,芭洛瑪對於人生有悲觀的評價
即使在與荷妮、小津先生熟識之後,她也沒有改變了斷計畫
可,人活在世上,不就是找另一個可以彼此依附、了解的靈魂而已?
如果尋找到了,卻仍不能滿足(或是沒意識到已經擁有)
那「失去」,可能才是促成想法改變的關鍵

如同使芭洛瑪改變計畫的是一個靈魂的永遠離去
「死亡的真正意義,是一切軋然停止,再也看不到愛你的人,再也看不到你愛的人」
斷絕愛的所有希望,才是最令人悲傷的地方




習慣於人前隱藏自己的荷妮,因小津先生的邀約而受寵若驚
沒念過書、寡婦、門房身分,種種原因使她自慚形穢數度退卻
但說到底那道障礙只是自己為自己設下的
只可惜
門房與房客的關係,在那個突如其來的早晨永遠凝結










之後芭洛瑪從荷妮家中帶回金魚
小津先生也將當初送給荷妮的兩本書,轉贈給芭洛瑪

金魚死而復生、書本承接
荷妮逝去,對芭洛瑪來說不全是負面衝擊
而是重生



靈魂與靈魂之間可以對話,就像找到了人生的出口
被需要被認可,付出的同時得到反饋
終其一生,每個人都在追求這最完美的狀態

但,事實的真相是
沒有人可以永遠陪伴另一個人
每個人都有孤獨的時候
也必須給自己凡事看得更通透的機會
失去,代表的不一定是絕望
而是證明擁有過,確確實實。




「重要的不是死,而是死的那一刻,你在做甚麼?」
「你準備要愛了,荷妮。」

人生的意義,不是過去,不是未來
而是現在,當下,所做的每個選擇。